3月1日,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暨《森林·环境与管理》丛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和中国林学会支持,中国人才科学研究院协办。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宗兴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彭有冬、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出席会议并讲话。
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暨《森林·环境与管理》丛书研讨会在京举行
陈存根(左四)向相关单位赠书
会上,《森林·环境与管理》丛书作者、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客座教授陈存根作了题为“总结过去 谋划未来 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绵薄力量”主题发言,介绍了《森林·环境与管理》丛书相关情况,强调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增强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自觉性、科学性和实效性;要牢记使命,攻坚克难,始终聚焦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主要领域、核心问题、关键技术开展研究;要树立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规划好我国的资源开发和利用;要注重提高林业生态研究的能力、质量和水平;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中技术创新和技术普及应用;要努力提高全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驻会副会长王春益和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幸良代表会议主办单位和支持单位致辞。吴普特在致辞中指出,陈存根教授长期坚持对保护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和提高森林生产力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在我国森林生态学研究领域享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森林环境与管理》系列丛书丰富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对改善森林群落结构、增强森林水文调节能力及提升综合生态防护功能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驻会副会长王春益在致辞中强调。我国森林资源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功能不强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森林资源的总体状况还难以满足维护国家生态的需要,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科学研究与实践创新,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陈存根所著《森林·环境与管理》系列丛书涉及森林生态系统与生境保护、森林固碳与生态演替、林木生理与生态水文等一系列研究课题,是新时代推进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著作之一,契合了党中央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贯彻了生态文明思想特别是“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等科学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伟大号召。
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幸良指出,世纪80年代,陈存根提出的“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森林经营理念”和“采用以自然修复为主,辅以人工适度干预的生态恢复策略”,至今对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森林·环境与管理》系列专著的出版,正逢国家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之际,符合中央的大政方针,展示了他40多年来学术研究工作的成果,研究范围几乎囊括了森林生态系统的所有研究领域,充分体现了陈存根在学术上的敏锐性和前瞻性。
来自林业和生态环境领域的专家学者结合各自工作,围绕如何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和开发、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作了发言和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森林作为面积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人类历史文明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学有效的森林经营和生态修复不仅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森林·环境与管理》系列丛书共5本,以森林生态学为基础,展示了森林群落学、生态种组、生态位、生物量、生产力和森林碳汇等多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关于森林植被光合生理和水文动态特征及其规律。丛书逻辑严密、脉络清晰、思路明确、文风严谨、观点客观,不失为我国近代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一部佳作。
《森林·环境与管理》系列丛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蒋有绪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原校长尹伟伦先生分别为丛书作序。《森林·环境与管理》收录了陈存根近50年来在森林生态学和森林经营等领域的主要科研成果,系列丛书共收录论文共106 篇、150余万字,共4个分册。分册《森林固碳与生态演替》,研究内容侧重森林固碳、森林群落、生物量和生产力评价等方面;第二分册《林木生理与生态水文》,研究内容侧重植被光合生理和森林水文等方面;第三分册《森林资源与生境保护》,研究内容侧重森林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第四分册《森林经营与生态修复》,研究内容侧重森林可持续经营、生态修复、综合管理等方面。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赠书仪式。由陈存根向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中国林学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院、北京市绿化集团有限公司和东方园林集团公司等单位赠书。